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Maping118的博客

Live and Learn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贪玩的(出生到入托):6年, 上学的(小学到高中):10年, 当兵的(新兵到老兵):21年, 打工的(中年到中老年):18年.

塑料笔记本  

2014-09-24 15:09:15|  分类: 感谢生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塑料笔记本,尤其是8K的大塑,是比较时髦的文具用品。崭新的拿在手里,既耐脏又耐水,还有一种特殊的化学味儿。

  塑料笔记本最吸引我们的,是里面那些漂亮插图。风行一时的“红灯记”“智取威虎山”等样板戏彩照;“祖国新貌”摄影;“户县农民画”“杨柳青年画”系列等,在笔记本用完之后,还可以揭下来,贴到窗玻璃上当装饰。

  塑料笔记本最大的妙处并不是插图,而是塑料壳。记笔记时,手里一些备用的粮票、布票、邮票等,拿在手里怕掉,放在口袋里怕洗烂,放在书包里怕揉皱,只有夹在塑料壳里面,才是最保险的避风港。后来我发现,几乎所有笔记本的主人,或多或少都在塑料壳里面藏过东西。一个笔记本记完,内壳往往被撑得满满的,几乎成了藏宝袋。仔细一搜,往往能从中摸出分票和角票,更多的是同学赠送的一寸黑白照。时隔多年,笔记本的封面褪色泛黄,但那些照片,却保存得完好如初。

  随着时代的变迁,塑料壳里的内容变成了一些小纸条,有时候是些英语单词,有时候是一封小情书。那回搬家,搜出一只大塑,里面居然有一张字条,上面记录着我和同学的赌赛:“如果18岁前长不到1米75,就从楼上跳下去”。同学直到现在48岁也未能如愿长到那个高度,当然没有赌气跳楼,但那个藏在笔记本里的故事,印证了家里那段顽皮的青葱岁月。

 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由于电脑的兴起,塑料笔记本的数量迅速少了下来。塑料壳里面的内容,开始变成一些名片、广告片,以及景区门票、小额餐票、公交车票什么的。其时,手机的记事功能大行其道,塑料笔记本,包括钢笔,基本退居二线,最终它们在一个谁也不知情的时分,双双消失在时尚的抽屉里。

  前不久,一位邮政朋友向我推销新出的贺年卡大塑,硬硬的塑料壳还在,质量远比当年高档,而且没有那种刺鼻的化学味儿。里面的插图,全成了带邮资的贺年卡,但我知道,那个集记录与小包功能于一体的塑料壳时代,已经一去不返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7)| 评论(2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