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,每逢元宵节,父亲都会给我们买一个灯笼。那时的灯笼,上下各是一片薄薄的纸板,中间便用彩纸连起来,彩纸上画有各种图案,都是小孩们喜欢的卡通或神话人物。纸灯笼大多呈四方状或圆桶状,款式极为简单。
印象中,那是纸灯笼,一个才卖五毛钱。正月十五的晚上,吃过晚饭,街坊邻居的小孩们便提着纸灯笼,从街东头走到西头,有时还会去绣溪公园里逛一逛。纸灯笼极容易坏,小孩们又好动,碰撞在所难免,一个晚上逛下来,地上到处是损坏的纸灯笼。
后来,有了塑料灯笼,形状各异,内中有一个小灯泡,不仅比纸灯笼亮,而且也不易损坏。一开始,谁提了塑料灯笼,往往便能博得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。那时家里没有钱,天天盼望着哪年也能买一个塑料的灯笼。可父亲依旧是年年都买纸灯笼,让我们好不失望。一直到了上初中时,才有零用钱,可以买塑料灯笼了,但因为已经十几岁了,却不好意思再提着灯笼,混进小孩群中。后来每每忆及,心中总不无遗憾。
结婚后的每年的元宵节,我们都会为女儿买个花灯,然后一家去大明湖和趵突泉逛灯会。灯会上人潮汹涌,但不知是否年岁渐长后,失却了玩心,总觉得热闹中似乎少了点什么。童年时那种单纯的快乐,总不时让我怀念。
后来曾问女儿,女儿也说没意思。每个小孩都提着大同小异的花灯,逛逛灯会,猜猜灯谜,年年如此,早就腻了。听我说到童年的纸灯笼,孩子反倒十分感兴趣,不断追问着,后来还嚷着要买一个纸灯笼。只是,逛遍了所有的商店,哪还有纸灯笼的影子?
评论